铸盾讲堂|深入贯彻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奋力开创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日,《武警工程大学学报》刊发陈富平、韩立强署名文章《深入贯彻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奋力开创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文如下:
摘 要: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工程大学作为武警部队唯一的军队重点建设高等教育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军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格局,在武警部队院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争当领跑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军事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长期坚持的主题。大学党委审时度势、前瞻布局,在党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全面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开启了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准确把握大学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逐渐被引入高等教育政策话语体系。应该说,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军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就大学而言,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要求,而是对全面建设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也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要求,其发展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军事教育发展系统属性、内外部环境以及发展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具有坚实的学理基础,同时又带有独特的院校教育实践规律,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
(一)置身新的历史方位,高质量发展
是大学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突显了我们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信心和决心。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渐彰显。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全面深化我军院校改革创新,推动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既为军队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高质量办学育人提出了要求。不久前召开的武警部队党委四届二次全会也提出,要全面贯彻院校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院校配套改革,以高质量军事教育加快推动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大学作为武警部队专业技术和指技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唯一的“人才特区”试点单位、唯一的武警部队拟推荐参加全军一流军事院校建设试点单位,地位更加重要,使命更加光荣。这就要求全体工大人,进一步强化担当,在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国武警、强国武警的历史方位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是大学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从建校初期担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任务,到发展成集指挥管理、工程技术、后装保障人才一体化培养,41年来,大学办学层次一路攀升,成为武警部队最早开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教育院校。进入新时代,新工大也跑出了加速度。屡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重点实验室和优秀教师评比中实现新突破,在国家和军队级精品课程等各类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特别是首次参加全军教学评价即取得优秀成绩,标志着大学建设发展迈上了新阶段。面对建军百年新“三步走”战略部署要求,大学党委鲜明提出“三科”育人理念,建强“六大体系”、夯实“六大内涵”等改革强校战略举措,持续推进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可以说,大学全面发展已然积累了丰富的建设成果与经验,具备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实力。这就要求全体工大人,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建设一流军队院校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
(三)面对新的矛盾问题,高质量发展
是大学转型升级的紧迫要求
习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当今世界,新一轮军事革命浪潮扑面而来,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和军事战略全局,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重点看教育。军事教育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源头,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在新兴领域预置、前沿学科建设、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所滞后,人才培养布局还不能精准对接联合作战指挥、高科技武器装备运用、新型作战力量等关键领域岗位,人才培养和部队需求还未能实现高效同频共振。特别是大学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积极推进院校改革创新的进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视野格局不宽、育人质量不高、人才队伍不强、基层建设基础不够厚实等问题。这就要求全体工大人,进一步认清形势,聚焦暴露出来的矛盾问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以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克服前进中的障碍。
二、深刻认识大学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2023年3月,习主席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应该看到,军队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融入改革强军战略全局的发展。就大学而言,需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审视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刚刚闭幕的大学党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鲜明提出了“深化、规范、融合、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检验标准。
(一)深化——着眼目标效益,
从“数量为先”到“质量为要”
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目标效益,推动教育质效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转变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院校教育的层次布局、学科门类及管理体制等宏观结构日趋完善,但院校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人才队伍等微观结构,随着院校发展转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旦“量”的增长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水平、师资管理力量等内部构成要素的支撑,就难免引发个别毕业生质量不高、难以胜任第一任职等负面反馈。发展慢了不行,质量不高更不行。党的十九大后,随着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院校教育成为我军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就要主动融入国家、军队“双一流”建设体系,前瞻设计、系统谋划,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以“需求侧”为引导,精准对接“供给侧”,通过持续在“六大内涵”“六大体系”上深化拓展,构建起具有“武警特色、军队一流”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二)规范——聚焦军事治理,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
高质量发展,是规范科学治理,推动教育管理从简单粗放到集约高效转变的发展。与军事管理相比,军事治理已经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层面上升为对涉及军事领域的全面治理,其地位作用更具战略性,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实施领域更加广泛、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军队院校教育而言,要在保持自身属性、理想和价值的基础上,尽快升级改变传统的单维度管理模式。大学的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领域,大到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引进、职称考核评审、岗位编制调整、项目经费管理;小到教员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文书整理,学员队干部跟课跟训、操课点名,学员集合站队、上哨值班等,都要规范得很细致、运行得很平稳,厘清不同治理主体在治理体系中的相互关系,保证治理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支撑、智能辅助决策等多种手段,为全面治理现代化赋能增效。
(三)融合——统筹优质资源,
从“单一突进”到“开放共享”
高质量发展,是更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模式从单一突进向开放共享转变的发展。军队院校教育改革转型的方向是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理念为引导,协调好部队与院校、地方与院校、院校与院校、院校内部之间的联系互动,突出融合发展、协同用力、开放共享。大学的高质量发展,要打破无形围墙,冲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要构建多域战略合作体系,完善军内、省内、校内协作机制,构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拓展军地联合,建立“共建、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协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打破院部和教研室的界限,通过建强教学科研团队,发挥好1+1>2的效益。近年来,大学积极加入西北高校教师发展联盟、与国防科技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与结对帮教总队联教联训、与12家单位签订军事融合协议等,都是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
(四)创新——突出方式手段,
从“路径依赖”到“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思维,推动方式手段由继承依赖向革鼎创新转变的发展。武警部队院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带有较为明显的后发型特点。在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和借鉴其他军队院校教育发展经验,规避一些风险、少走一些弯路,获得较为快速的成长与发展;这种一路跟跑、伴跑的路径依赖模式,在发展的初期尚可,但现阶段的发展效益已无法满足职能使命对院校教育发展的期待和要求,必须跑出加速度,争当领跑者。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军队院校教育新业态,也倒逼着大学进一步思考如何摆脱路径依赖的惯性。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让创新成为全体工大人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通过全方位、各领域的创新来开新图强、加快发展。近年来,大学纳入军队院校体系拓展“人才特区”试点建设,探索开展“3+1”融合式培养,在武警部队院校中试点建立首家教员教学发展中心等,都是探索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
三、加快构建大学
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格局
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2024年,我们必须按照大学党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锚定一流军队院校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通过体系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大学全面建设向一流目标高质量迈进。
注重思想引领,推进政治建校,持续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凝心聚魂、领航正向,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一要抓实理论武装。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实践,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新修订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规则》,原原本本学原著、完整体系悟内涵,大兴调查研究、发现解决问题,不断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分中心理论成果牵引作用,注重教书与育人同频共振,把政治素质摆在人才素质首位,打牢师生官兵姓党为军的政治根基。二要突出体系铸魂。开年组织学训词教育,从严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教育规划,围绕“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抓好警官“稳心尽责、奉献有为”经常性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课程教学、新闻宣传、出版创作、讲座报告政治关,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紧盯官兵“活思想”,运用好“三互”“双四一”“恳谈会”等载体,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密切内部关系,保持部队思想稳定。三要深化立德树人。坚决把习主席关于“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等重要指示,贯彻和体现到办学治校育人各个方面,引导师生官兵牢记“国之大者”“军之大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扣牢“第一粒扣子”,涵养师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政治品格,为党培养坚定举旗人、合格接班人。
优化升级教育体系布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向。一要前瞻布局学科专业。加大无人作战工程、非致命武器等新域新质学科建设力度,立项培育网络安全、网电对抗、大数据工程等新型作战力量学科;凝练培育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网络信息防御作战等新域新质本科教育专业;遴选扶持新域新质领域学科带头人,探索拔尖人才引进计划,招揽人才组建团队,开展方向性研究,增强新质型学科专业发展底蕴和前景。二要配套升级顶层设计。启动2.0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长期发展规划,展开首轮专业评价和课程评价;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范式,试点开展指技融合课程改造,在初级指挥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稳步推开兵棋教学,探索构建兵棋课程体系;启动新一轮教材体系建设,更新教材目录,制定教材编写及使用规范,加大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教材建设,配套开发电子读本、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研发交互式数字教材,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教材资源库。三要培育建强教学力量。拓展教员教学发展中心职能作用,通过岗位锻炼、业务培训、任务牵引、竞赛评比、信息赋能等方式分类施策,着力打造“通晓教育基本理论、通晓军事特殊要求,会教学设计、会融通授课、会教育技术”的教员队伍;完善与军地高校、任务部队联合育人机制,跨单位、跨专业与一流院校、部队专家骨干组建联合教学团队,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任务牵引、课题推动等方式,广泛参与部队集训、比武、演习等军事实践活动,及时把部队最新作战理念、战法训法、战例案例带进教材、带入课堂,培育教战研战的行家里手。
深化拓展以“忠诚卓越”为核心内容的铸盾文化,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一要灵活教育手段。开设“铸盾”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组织“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观摩,培训建强“一道杠”理论宣讲小分队,集中组织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定期举办红色故事会、主题演讲比赛和“铁心向党”报告会,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广播、报纸、强军网等融媒体矩阵设置专题专栏,拓展“铸盾”文化传播教育平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主题读书月活动,发挥好大学图书馆作用,创新具有大学特色、适合青年学员需求的阅读学习体系,深入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建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阵地;聚焦青年节和教师节,创排反映忠诚卫士战斗风采的文艺晚会,开展以强军战歌、文艺创演、展映展播、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仪式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精神引领、形象塑造、价值导向的教育作用。二要打造特色环境。结合武警部队拟出台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基层文化活动2个规范,对标“院校”类型标准,推动政治文化环境更加规范;用好“党员政治生活馆”、廉政文化园和照金路建党精神谱系主题路,建成认知攻防实验室和大学融媒体中心、西区实训中心和乌鲁木齐校区体训中心,构建以校史馆为龙头,数字史馆、荣誉墙(室)为主体的大学军史场馆体系,形成覆盖基层、功能互补、体系完备的红色谱系展陈教育格局。三要盘活文化资源。适应新时代新使命和基层官兵现实需求,结合武警部队即将下发的《新时代基层文化活动操作指南》,依托相关教研室和驻地红色优质资源,持续加强4支特色文艺队伍建设,组织年度文艺骨干培训,提升文化骨干组织活动能力,建强特色文艺骨干队伍;接续办好“青橄榄”文学创作大赛,制作《徐徐清风至·家风润校园》廉政建设教育画册和预防违纪问题宣传漫画,广泛创作廉政文化“三进”产品;创作凸显大学特色的美术书法作品,举办建国75周年等主题书画摄影展;深化与照金革命纪念馆、南泥湾、杨家岭等13个红色教育基地共育活动,涵养家国情怀,强化战斗作风。
建设向战为战、创新转型、规范集约、军地联合、自身过硬的现代化保障,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一要信息赋能教学保障。突出实战化教学牵引,聚焦科技赋能、体系建设、内涵发展,抓好“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实现网上推送服务,减化办事流程,缩短落实时间,加快完成智能化军事体育训练考评系统和游泳馆升级改造,提升教学条件科技化、智能化、专业化保障水平;对标国家级、军队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深化论证实训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走开联动共享新步伐,培育快速发展新引擎,构建大学实验室建设新体系。二要迭代升级装备保障。精确测算装备保障需求,积极向上级请领,向驻地总队、应急管理厅等友邻单位借用,加大自购自制装备器材补充力度,为遂行任务提供有效支撑;根据学科专业教学需要,加快老旧装备退役腾编,积极申请新装备,主动研究模拟手段,加大区域共享装备使用力度,缩短教学装备与部队代差,组织相关教研室利用返厂维修跟训,加强装备操作培训;搞好装备综合库区建设,组织枪弹隐患专项治理和装备管理“三化”达标考评,实现装备库室达标率和入库率“双百”目标。三要规范暖心后勤保障。抓好财经管理、招标采购、副食品供应等后勤重点行业领域综合治理,把好大项工程设计、监理、审计、验收关,加强全程监管,确保问题清零、托底放心;研究制定大学4.0版“采购业务运行规范”,出台重要敏感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办法,系统规范后勤行业运行机制;破解基层报账难、资产报废难、物资管理难、上班通勤难、伙食调剂难等疑难问题,推出线上答疑预填预申,加大政策释惑力度,培训伙食管理员、资产保管员、财务小管家,用好双拥共建、社会化用工等政策红利,压茬推进大学营区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真心热情把保障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以专业高效的治理,打牢安全发展的基础,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一要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靠建理念,加强《军队安全管理条例》学习,推动安全工作“八个规范”落实,用好《安全管理日常制度运行规范手册》《安全避险手册》,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创安建安;以任务为载体,将管理活动细化分解到具体步骤,做到事前预判、事中督导、事后评估、全过程管控,确保思想从严、制度从严、重点从严、末端从严;树牢“10000-1=0”理念,做到全员创安,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的责任网络。二要固牢安全防线。以安全管理“十五个字”为重点,深入纠治涉政涉密问题、网赌网贷、酒后驾车、自杀隐患苗头、不正当交往、内部关系不畅等倾向性问题,持续深化教学训练、车辆交通事故和季节性安全问题防范,常态组织安全管理综合检查和“四不两直”突击检查,建好风险台账,做到问题挂账销号,确保安全托底;适时组织“学条令、抓规范、正秩序、树形象”活动,持续搞好条令法规制度学习宣贯;大力开展群众性创安活动,统筹开展争创“六无”单位、翻安全计时牌等活动,营造齐抓共管、上下联管、群防群管浓厚氛围。三要提升治理能力。扭住党的组织、扭住教学训练、扭住官兵主体、扭住厉行法治抓基层强基层,锻造“三个过硬”基层,运用层级指导、分类指导、节点指导、典型指导和问题督导方式加强精准帮建,常态推动党组织帮带帮建和机关当兵蹲连,落实两级机关抓基层工作机制,面对面帮理思路、帮教方法、帮解难题,盯抓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精心设计筹划《纲要》暨党组织书记培训;对照武警部队大队建设试点经验成果,完善优化大队前沿指挥所建设模式、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推广学员队“三大组织”联建联创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治理基层、建设基层,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根基。
常态长效防范治理,同管共力持续从严,这是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纪律保证。一要强化政治监督。持续加强对推进政治整训、落实主题教育、“十四五”规划执行、教材教案编写等情况的监督审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重视加强各级党委班子成员教育监督管理,做好《指标体系(试行)》检查评价和结果运用,挂钩奖励表彰、评先评优,促进各级担责尽责;将政治监督延伸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各方面,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动向,增强政治敏锐性,确保三尺讲台讲纪律、校园处处无杂音。二要持续纠风除弊。坚持把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行业部门廉政主管责任聚合发力,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将“枫桥式工作法”运用到监督预防工作中去,发挥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基层风气监督员的群防联防作用,构建“早预测、快发现、勤提醒、常监督”工作模式,形成体系化、常态化、规范化监督防范工作格局;突出“两个以外”、网上网下等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紧盯考评晋升、奖励表彰、选岗分配等官兵关切问题,关注“五多”、不担当不作为、侵占利益小贪小腐等基层反映问题,对训练考核、比武竞赛、重点项目建设等涉及官兵利益问题,开展跟进式、伴随式、嵌入式监督,以廉洁力促进战斗力。三要深化固本培元。修订完善《关于提升纪律教育质效的实施意见(试行)》,着力强化“第一种形态”在基层、在一线、在前沿的常态应用,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一起抓,持续营造崇廉尚洁清正氛围;党委、纪委领导带头上好廉政党课,机关业务部门定期宣讲法规,基层单位深化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败教育,保证教育入心入脑、落实落地。突出转理念、强业务、抓帮带,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正风肃纪成果成效从“查处问题多”到“发生问题少”转变,思路方法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目标重点从“单纯督改”向“改治结合”转变。
总 编:冉群龙
主 编:高 安 许鹏韬
副主编:张述兵
值班编辑:豆 媛
执行编辑:杨晓雨 蔡雨哲
本期编辑:蒋金泽
本期校对:冯 毅
出 品:武警工程大学红蓝融合创新团队